印書是在印刷範疇中牽涉較多工序、工藝相對複雜的產品。對比其他平面印刷產品例如單張、卡片等,書刊印刷要額外留意的地方包括:封面、封底、書脊、釘裝、頁碼、揭頁方式、加工 (如拉頁) 等等。所以注意事項都比較多。今次特別訪問了超過30年香港書刊印刷經驗的李師傅,細數印書多年以來閱覽過的書刊設計、稿件及成品,以及從書刊印刷的角度,提供一些書刊設計、書刊排版時要留意的小貼士。
香港印書30年經驗的師傅解說
師傅感言:多年來歷盡無數印書稿件的問題
“唔經唔覺,入左行都30年咯。當時印刷行業好興旺,印刷業工資比較高就入左行,一做就30年。咁多年來,我地經常都會見到客人既稿件出現唔同既問題,我地見到都盡量會提番個客人。出現既問題通常都係錯頁碼、頁數、字款、駁圖、色彩、紙質、後加工檔案等等既問題啦。 如果要講印書要注意既地方,邊止10個呀,不如我分開幾個範疇同你講啦。” 李師傅。
問題分類:排版、印色、生產工藝、其他
其實嚴格嚟講,印書要注意既地方都仲要分你係印邊種釘裝方式既書刊。最多香港人選用既書刊釘裝方式就通常係:騎釘書、膠裝書、線膠裝書、鐵圈書同埋精裝書 (編者按:關於書刊釘裝的詳細解說,可參考文章《書刊釘裝方式:騎馬釘、膠裝、精裝 · 如何選擇?印書後驗收貨品要留意甚麼?》) 。不過唔同主題既書刊,設計、編排上都有唔同既。今次我就簡單咁以整體書刊設計、排版既角度,同埋最多人犯既錯誤去分享啦。如果以最多人犯既錯誤嚟講,主要就可以分為幾類:排版問題、印色問題、生產工藝問題、仲有其他問題…
接下來,我們就會以不同類別去了解書刊印刷中最常見的問題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排版問題及注意事項
與排版相關的常見問題:
- 書刊頁碼不能太貼邊,否則成書時,有機會被裁去。
- 近書芯位置 (特別是較厚的膠裝書) 成書後書芯位置有部份面積會被蓋去,所以重要的內容不可放入該位置。
- 過頁 (跨頁) 圖不宜過多,以免增加了鴛鴦色及駁圖不佳的風險。特別是標題式的大型文字,盡量不要把同一個文字置於兩頁中間「斬開」,最好利用字與字之間的空間去「過版」。
印色問題及注意事項
與印色相關的常見問題:
- 文字不宜太幼細,如再用淺色,會導至斷字問題及看不清。小於0.1mm細線盡量避免,因為在印刷時有機會出現斷線問題。
- 用色墨量 (4色總和),不宜過高,一般設定為300 便可,過高例如4色100,會易導至黏花、過底、透底等問題。
- 黑色、灰色文字,需要用單黑色。切忌使用4色組成的黑色,因為容易導至因套印不正而文字不清晰及有色邊的問題。而灰色,則容易出現偏色的情況。
- 如需要進行過膠、過油、UV類的表面加工,經過這些加工後,會較容易出現對色彩之影響。所以在設計時,需作考慮。必要時可預先在原稿上作出色彩上的調整。例如,預先將原稿減低紅色色彩,以平衡過膠會偏紅的特性。
- 如選用花紋紙及特種紙,需要考慮其印刷特性。例如部份有明顯凹凸花紋的紙, 會較容易出現上色不平均的問題。又例如一些白書咭,則有機會出現甩紙毛的問題,所以設計時不宜印「大平網」及「大實地」的圖像。
生產工藝問題及注意事項
與生產工藝相關的常見問題:
- 騎馬釘之書刊頁數必須是4的倍數,一般最多裝釘至32頁或48頁。超過48頁之書刊以膠裝釘裝為主,頁數可以是2的倍數(建議以8為倍數較不浪費)。
- 膠裝書、線膠裝書的書脊一般都會加上書名,令讀者放置於書櫃時容易辨認。惟文字不宜太貼邊,因為容易出現「套歪」的情況。
- 同一設計內,不易添加過多後加工 (如盪工、UV、撃凸),因為同時添加後加工愈多, 出問題的風險愈大。
其他問題及注意事項
其他常見問題 :
- 如選用較薄的紙張,例如: 80gsm書紙、95gsm粉紙等。在設計時,需考慮內文紙張太薄而有透底問題,干擾閱讀。
- 各類品牌的紙張 (即使同一類型) 其紙白的色度都有所不同,會直接影響成品的色彩。所以在設計時,必需周詳考慮。建議可先向印刷公司取紙樣參考。另外,在設計時,需用合色準規格的螢幕及模擬紙張預視的模式來判斷色彩,令最後成品的效果與設計時之預期盡量拉近。
- 原稿需有足夠出血位,例如3mm,以避免裁切時會漏白邊。
- 為確保文字輸出時不走位,建議將文字改為外框字。
- 所有給印刷公司的稿件及資料,必需明確及詳細注明。例如燙金、UV、局部過油類的表面加工,應用獨立的圖層來顯示,標明其性質,以確保生產時不會做錯或做漏。
總結
以上的注意事項便是從整體最常見之問題分享。正如李師傅所言,不同用途的書刊 (例如:產品手冊、小冊子、培訓手冊、產品說明書、協議書、工作報告、百科全書、攝影集、旅遊相冊、結婚相集、典藉、紀念冊、雜誌等) 都會有不同的編排、特質。從設計角度而言,當然希望把書刊內的文字、圖像、訊息可以完美地表達出來。不過,要做到「完美」,除了意念、視覺上之考量,大家都不要忽略印刷上的元素及注意事項呢﹗
後記
作為一家本地印刷公司的小編,印刷知識都不會太貧乏。不過今次訪問李師傅,小編就有一種童年時的校園感覺,好像一個好奇的小孩子不停發問,一個活字典就深入淺出地把經驗娓娓道來。短短的一個訪問,無論話題去到哪兒,李師傅總能輕描淡寫、不假思索地道出重點,讓小編深深感受到師傅的「深厚功力 」。
訪問過後,表情從容的李師傅瞬間又回到崗位變回原來認真、一絲不苟的李師傅。小編此刻凝望著工作中的李師傅,心裡不期然有個盼望:希望印刷這門手藝,可以在香港一代一代的承傳下去。